今年是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。作為綠色金融領域的踐行者,浙江東方始終將綠色發展基因融入血脈,從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到賦能生態產業升級,從探索ESG治理新范式到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,奮力書寫省屬國有上市金控平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。即日起,公司公眾號特別推出浙江東方“兩山”尋記系列報道,進一步展示公司旗下各金融板塊在“兩山”轉化中的責任擔當與實踐樣本。
在江西一家鋰電新能源原料開發和利用企業的生產車間里,自動化生產線正將鋰礦石轉化為電池級碳酸鋰,而在企業負責人手機軟件上,碳酸鋰期貨2501合約價格實時跳動。此刻實體生產與金融工具“期現結合”的同頻共振,是大地期貨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的生動實踐。
碳酸鋰期貨自2023年7月上市后,價格一路走低,從每噸60萬元斷崖式下跌至7萬元,甚至跌破部分企業成本線。這家江西鋰電池企業正遭遇兩難:停產會使得企業正常運轉難以維系,續產則面臨銷售虧損——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核心原料供應商,其生產線關乎產業鏈上下數千人的就業。
大地期貨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企業生產原料采自自有礦山,生產成本相對固定,管理銷售價格成為其核心需求之一。在碳酸鋰價格屢創新低的市場環境中,該企業提出“在銷售過程中以更高的絕對價格成交”的需求。
不同于傳統貿易“固定一口價”的模式,大地期貨在整體貿易過程中個性化設計“浮動累沽”和“基差優化”兩個不同的含權貿易服務方案,幫助其以高于生產成本每噸約10000元的價格銷售產成品,緩解采銷端和庫存端壓力,釋放發展動能,取得了良好的綜合經濟效益。
在此次服務江西碳酸鋰產業的實踐中,“期現結合”絕非簡單的工具疊加,而是一套貼合綠色產業特點的生態解決方案。對于生產型企業而言,“鎖價不鎖量”的基差優化模式,不僅能夠在銷售端鎖定部分經營利潤,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結合行情為企業平衡出貨節奏。而在浮動累沽服務模式下,企業能以期貨合約每日收盤價為基準進行觀察累計,指導現貨成交量,每日累計、靈活提貨的方式,也為該企業維持正常生產銷售、緩解出庫壓力提供保障。
與大多數期貨公司不同的是,大地期貨更希望發揮“產業鏈蓄水池”功能,通過期貨工具,既幫上游企業賣個好價,又能幫助下游工廠降低采購成本,將金融服務嵌入產業肌理,更好賦能實體經濟。
大地期貨相關負責人解釋,作為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的紐帶,大地期貨在供需錯配時“接盤”過剩產能,需求回暖時再“釋放”庫存。這既避免了產品積壓導致的資金鏈斷裂,又保障了下游電池廠的原料供應,讓產業鏈不停擺。“公司在期貨市場上的交割量占比不足3%,其余大部分現貨均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實現實體流通。”
這種“金融為表、產業為里”的模式,讓期貨工具真正成為服務綠色產業的“助推器”,而非脫離實體的“投機品”。 “兩山”理念的落地,離不開金融工具與產業生態的深度融合。
未來,大地期貨將繼續扎根實體產業,通過持續完善金融工具與產業需求的適配性,以“期現結合”為紐帶,讓綠色發展的脈絡延伸至更多產業鏈末梢,為“兩山”理念的深度實踐提供可持續的金融動力。